首页 > 保健 > 四季保健 > 正文

你以为正常,但其实是长期焦虑的1种表现,越早发现越好

发布时间:2024-09-06 20:10:14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你做过印象很深刻的噩梦吗?同事晓晓说,最近她频繁做噩梦,总在半夜被惊出一身冷汗,然后怎么也睡不着,反复回想梦中的一幕幕。

这导致她第二天精神很恍惚,身心都感到很疲惫。


被人拿着大刀追杀、脚下踩空掉进黑洞、飞机失事急速坠落......

这些可怕的场景,都是晓晓这一星期梦到的。她很想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明明去做身体检查,也没发现有什么毛病啊!”

我想起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的一篇新研究:在医学上,做噩梦预示着“前驱症状(prodrome)”——在疾病的初期阶段,主要症状尚未出现以前最早出现的发病征象,可能预示着疾病全面发作的一种(或一组)早期症状。

比如:
童年创伤即将发作的孩子,反复梦到自己身处孤岛;

健康“亮红灯”的打工族,每天都萎靡地从噩梦中醒来;

长期做噩梦,却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自己很久都没感到快乐了……

频繁做噩梦,可能是身体在发出警告,提醒我们要注意审视自己的健康问题,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今天,壹心理就从心理学角度,和大家聊聊:经常做噩梦,到底预示着什么?

你以为正常,但其实是长期焦虑的1种表现,越早发现越好

你以为正常,但其实是长期焦虑的1种表现,越早发现越好1、经常做噩梦和创伤、性格有关。

每个人都会做噩梦,也大概率会梦到一样的剧情,比如梦见自己被杀、亲人去世、被人追赶......醒来后,我们都很担心梦境会不会变成现实,从而内心感到焦虑恐慌。

《睡眠百科》这本书提到:噩梦并不能预知未来,而是主要与性格和压力有关。

比如,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会做和创伤性事件相关的噩梦。

知名摄影师尼Nicolas Bruno曾表示自己长期受噩梦困扰。他7岁就患有“睡眠瘫痪症”——意识清醒但身体动弹不得,类似俗称的“鬼压床”。

你以为正常,但其实是长期焦虑的1种表现,越早发现越好

(Nicolas Bruno在工作室中)他几乎每晚都会梦到可怕的场景:被尖叫的影子威胁、有女鬼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有模糊的影子站在床脚......

他分不清这一切都是在梦中发生的,还是在自己清醒时发生的。

但噩梦深深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他也变得越来越沮丧。


成年后,他通过拍摄噩梦相关的场景,把那些使自己感到痛苦的梦境变成艺术品,这让他感到心里舒服很多。

你以为正常,但其实是长期焦虑的1种表现,越早发现越好

大多数人梦里的创伤内容,都是生活中遭遇过的困难事件,比如父母离异、亲人去世、车祸现场、失恋/离婚、工作危机......

而少部分“睡眠瘫痪症”患者的创伤,就是梦境本身。


《睡眠百科》还提到:像Bruno这样敏感、有创造力且想象力丰富的人,更容易做噩梦

梦中发生的一切,有可能是童年创伤的重复,就像Bruno拍摄的“噩梦”作品,都是自己身患“睡眠瘫痪症”期间的糟糕感受:被困在小泡泡一样令人窒息的空间里动弹不得;在衰败的黑白城市里孤独淋雨;蒙着眼睛迎接一把砸过来的正在燃烧的椅子......


你以为正常,但其实是长期焦虑的1种表现,越早发现越好

噩梦里藏着内心最恐惧的秘密,越不敢凝视内心的“深渊”,便越会在梦中与之相逢。

2、经常做噩梦和身心压力有关。

除此之外,噩梦也可能预示着“压力过载”。

研究显示:平均每周做3次以上噩梦的人,在5年内患精神疾病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5.7倍。

浙大一院的一位女病人菁菁(化名),展现了一个正常人在做噩梦期间,逐渐表现出精神病症状的全过程:23岁的菁菁做了一场噩梦,躺在旁边的男朋友听到她在睡梦中胡言乱语,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但菁菁完全不记得这些。

那场噩梦之后,菁菁逐渐表现出“癔症”的一些症状:时而大哭,时而大笑,时而流口水说胡话,时而学鸡鸭等小动物叫......

转了好几次院后,菁菁被确诊患有“自免脑”,也就是“自身免疫性脑炎”。

医生检查发现,她的双侧卵巢都有肿瘤,当人体感染了病毒或患有肿瘤时,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消灭病毒或肿瘤,但这也可能会伤到中枢神经或脑组织,造成“伤敌一百自损八千”的情况。

菁菁的噩梦,就是免疫系统攻击身体的信号

切除肿瘤后,菁菁就再也没有做过那样的噩梦,生活也慢慢恢复正常了。


2019年,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脑影像学试验发现:做噩梦时,大脑内有些和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相关的结构,会处于激活状态,这种体验和面对真实危险时的神经反应是一样或相似的。

疾病、压力等因素压迫身心,使我们感到恐惧、焦虑,这些负面情绪不分白天黑夜涌现,超出正常人的承受范围时,就会通过做噩梦的情绪呈现。长期承受过载的负面情绪,精神状况会失衡,患有“癔症”等精神病的几率也可能会增加。


你以为正常,但其实是长期焦虑的1种表现,越早发现越好

3、经常做噩梦意味着长期感受不到快乐。

知网一篇论文《不同状态下噩梦障碍患者的大脑活动性》中提到一组研究结果:噩梦障碍患者,受到更多噩梦导致的生理影响,大脑活动较健康的志愿者减弱。

简单来说就是:长期做噩梦的人,脑子更迟钝,记忆力更差,情绪更低落,注意力更不集中。

为什么长期做噩梦会导致大脑活动减弱呢?多篇论文指出:长期做噩梦,跟内在抑郁情绪有密切关系。

论文《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噩梦的临床特征研究》中,就对比研究了抑郁症青少年和健康青少年的情绪水平,结果证实: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经历更频繁的噩梦烦恼;长期承受噩梦烦恼的青少年,自杀率也更高。

我有一位来访者,交流发现她最近噩梦频发,但她认为这是失恋引起的,自己本身的心理状态并没有问题。

直到她去精神卫生中心做心理测评,结果显示重度抑郁和重度焦虑。

她在街上嚎啕大哭,确诊结果仿佛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她的情绪全然崩溃,当晚就住进了精神卫生中心进行治疗。

一段时间后,她的噩梦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出院后,她重新找我做心理咨询,跟我描述这次治疗带给她的最大的改变:
她在医院里交到了一些状况相似的朋友,这些朋友让她久违地感到快乐。

长期不快乐,是很多人抑郁的根源,也是频繁做噩梦的根源。

北京卫视医学综艺《我是大医生》里,有医生说道:“大脑缺少带来快乐的多巴胺,人就会长期做活灵活现的噩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不快乐的人,晚上也很难好眠。

你以为正常,但其实是长期焦虑的1种表现,越早发现越好
你以为正常,但其实是长期焦虑的1种表现,越早发现越好当然,噩梦不是只有坏处。

美国神经科学家马修 · 沃克认为:噩梦的一种重要功能,就是抚平白天积累的负面情绪。

虽然噩梦无法带来安宁,但就像看恐怖电影可以缓解压力一样,身临其境到可怕的场景里,有时也能帮助大脑缓解压力。

除此之外,当噩梦发生后,我们怎样做才能减轻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呢?

1、给噩梦一个好结局。

研究发现:给噩梦想象一个好结局,能够有效缓解噩梦造成的焦虑感。

比如,每天花费5-10分钟,在头脑中想象新的梦境“解决办法”:梦到被追赶如何反击?梦到考试迟到如何弥补?梦到被杀是否可以让自己复活?

坚持两个星期,直到牢记于心。下次做梦时,你会感觉自己更强大。

2、练习绘画、写作疗法。

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对自己说:“当我梦到可怕的场景,我能画出或描述出一个什么英雄,来让自己不那么害怕?”

以绘画或是写作的方式反复练习,做噩梦的频率很大可能会降低。

就像画家亨利 · 富塞利创作的作品《噩梦》,他用大胆前卫的构图描绘了自己的梦。

这幅画同时激发了诗人雪莱以及小说家爱伦坡的创作灵感,也成为了亨利这一生最著名的画作。


你以为正常,但其实是长期焦虑的1种表现,越早发现越好

如果噩梦让你感到困扰,试着把它升华一下,说不定会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3、用正念冥想来放松身心。

2022年7月,发表在《疼痛(pain)》杂志上的一篇文献显示:正念能够有效缓解身心疼痛。

无论是压力带来的疼痛,还是疾病带来的疼痛,长期练习正念冥想,都可以帮我们减轻压力和疼痛。

此外,我们也可以做一些更日常的放松练习:尝试在睡前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为自己更换一床更舒适的被子;睡前泡澡、泡脚、阅读......

如果你发现以上这些方法都没有用,做噩梦已经严重影响你的日常生活状态,就需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开导和帮助。

你以为正常,但其实是长期焦虑的1种表现,越早发现越好

你以为正常,但其实是长期焦虑的1种表现,越早发现越好做噩梦,并非意味着大脑在伤害你,反而意味着你的大脑正在向你发出预警,是身体在努力保护你。

就像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说的:“梦的内容是由于意愿的形成,其目的在于满足意愿。”无论好梦、噩梦,都是潜意识的反映,我们需要从中找到揭示内在意愿的钥匙,打开了解自己的大门。

那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忽视、受伤的部分,在梦境中都可以得到觉察。

梦不同于生活中的其他物品,它不属于别人,而是真正独属于我们自己。

愿你从梦中看见自己、了解自己,然后在现实中保护好自己、照顾好自己。

世界和我爱着你。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养生保健参考作用,不能代替诊疗治病作用。如有身体不适,请根据自身情况到医疗机构诊治。

相关标签: 噩梦  创伤  情绪  心理  

推荐阅读

春暖花开,过敏性鼻炎来犯,该如何预防?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主任医师、学术带头人李云英教授。开栏语本专栏将定期推送中西医耳鼻咽喉疾病的...[详细]
2022-04-01 18:36
小雪养生|初冬进补正当时
今天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小雪节气后气温越来越低会逐步降到0℃以下“小雪”作为气候概念时代表降水形式将由雨变为雪但由于“地寒未甚”所以雪量还...[详细]
2021-11-22 21:19
你知道“春捂秋冻”有讲究吗?
"春捂秋冻"引是一句卫生谚语,这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详细]
2022-03-28 07:25
注意!这四类人更容易出现腹胀、嗳气,改善需要这样做
嗳气是胃里的气体上逆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声长而缓,通常出现在饱餐之后,俗称“打饱嗝”。 但它跟打嗝还是有区别的,打嗝的声音比较大,其他人也能明显...[详细]
2024-08-05 20:40
春季外出踏青暖心提醒,踏青莫忘防过敏
好不容易熬过漫长的寒冬来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满心欢喜要去拥抱新生活却只有止不住的:“啊...嚏!”烟花二月去踏青,风光无限少年心春暖花开正是户外踏青的上佳时节...[详细]
2022-02-25 23:04
宝宝便秘难题如何破?给你支妙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自从当了父母后,自己变得重口多...[详细]
2022-03-19 09:37
春分后如何养生?这份食谱“拍了拍”你
点击蓝字关注广医附属中医医院~本篇文章相关内容登上电视台G4出动《天天健康100FUN》。 “ 春分节气后,养生讲究“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的原则,简单地说就...[详细]
2022-03-24 13:49
春季易烦躁、睡不着?来杯红枣双花茶,安神解郁疏肝气
点击蓝字关注广医附属中医医院~春季来临肝脏变得旺盛你是否时常内心烦躁得不到疏泄甚至出现失眠的状况春天万物复苏,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置身于大自然中,心...[详细]
2022-04-03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