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显老”的标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皱纹。
但有的人,脸上、眼周几乎没有皱纹,但看起来还是显老,没气色,好像“不精神”。
原因可能出在哪里呢?(提示:不是脖子)
嘴唇
(点击查看答案)
如果因为天气干燥,长时间日晒,或者舔嘴唇、咬嘴唇、撕嘴皮等下意识的习惯动作等原因,伤害了唇部的皮肤。
那么干出纹路、起皮、开裂、苍白的嘴唇,也很容易让人看上去显得比实际年龄老。
“显老”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嘴唇的皮肤真的很脆弱,等到嘴唇干裂、脱皮、嘴角干痒的时候,才想起来保护唇部的皮肤,就太晚啦!
今天,知妹就手把手教你,怎么护理娇嫩的唇部,让你的嘴唇水润又饱满。
都说脸上的皮肤脆弱,但嘴唇更脆弱。
第一点:薄
嘴唇表层的细胞只有3到5层,比眼周的皮肤还要薄。
第二点:干
嘴唇没有黏液腺和皮脂腺,无法分泌皮脂,严重缺少了滋润作用。所以很容易受内外界因素影响,出现问题。
第三点:非常敏感
和皮肤一样,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嘴唇的健康。
比如寒冷、干燥、日晒等自然因素,舔嘴唇、撕嘴皮等“手贱”习惯,用的产品不对、少喝了水、吃了不对的食物,都会让唇部出状况。
看到这里,你还不想好好护理一下你敏感、脆弱的嘴唇吗?
想要做好唇部护理,其实很简单,做到八个字就行[1.2]。
保湿
防晒
减少刺激
1. 常涂润唇膏
当嘴唇感到干燥时,不要犹豫,要多保湿。
在寒冷、大风和干燥的天气里,嘴唇更容易保不住水分,出现干燥、开裂,这种时候,就需要适当使用润唇膏。
性价比相当高的就是凡士林唇膏,保湿效果强,过敏风险小,而且价格远比日常用的护肤品便宜。
如果唇部本身比较敏感,或者反复发生唇部问题的,使用润唇膏时要适当避免下列成分[3]:
合成香料、没食子酸丙酯、苯酚、樟脑、肉桂、桉树油、薄荷醇和薄荷油。
这些成分可能会使嘴唇更加干燥,也容易引起刺激或者过敏。 |
不仅是润唇膏,嘴唇敏感的人日常使用口红、唇彩、唇釉等,也需要尽量避免这些成分。
2. 给嘴唇防晒
嘴唇暴露在外,和脸上的皮肤一样,容易遭受紫外线的“欺凌”。
都知道紫外线会让皮肤被“晒老”,还会增加皮肤癌变的风险,但很多人可能会忽略,嘴唇也是皮肤癌的一个常见的发生部位。
给唇部做好防晒,不仅可以预防因为紫外线引起的干燥、色素沉着问题,也可以降低因为紫外线导致的癌变风险。
不热但日晒依然很强的秋天,外出打伞、戴口罩(尤其是专业的防晒口罩),都可以遮挡一部分紫外线,降低对唇部的伤害。
也可以用含有防晒成分的润唇膏,最好是SPF30或以上的产品。
3. 少舔嘴唇、撕嘴
嘴巴干的时候,舔一舔嘴唇,确实可以让嘴唇舒服一点儿。
但是!口水可没有什么保湿效果,尤其是唇部已经干裂、起皮的情况下,频繁舔嘴唇只会让嘴唇越来越干,甚至还可能引起口角炎[4],增加新的烦恼。
如果是嘴唇已经起皮,可以找一张纯水湿巾,或者湿毛巾,轻轻擦掉已经翘起来的皮。
紧接着涂上保湿效果好的润唇膏,让嘴唇慢慢恢复。
另外,还有一个行为也会伤害唇部的皮肤,那就是:暴力卸除口红。
吃饭前,先用纸巾反复擦拭,把口红擦掉。
卸妆时,发现有部分口红残留在唇部纹路中,于是再狠狠地搓两下。
你是不是经常做上面这两个动作?如果是,那就要当心了!因为这种反复摩擦的动作,也会让嘴唇“受伤”。
最好用专用的卸妆产品、卸妆湿巾或者化妆棉蘸取眼唇卸妆液把残留口红轻轻擦去。
如果一次不能卸除干净,可以多按压一会儿,或者用温水卸除,总之千万不要暴力揉搓。
但有的时候,即使注意了唇部的护理,也可能由于寒冷干燥等原因,让唇部出现一些小“状况”。
1. 嘴唇干燥、起皮
这是最普遍的情况,大多时候都是极端气候、局部干燥引起的。
首先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引起干燥、起皮的原因,例如寒冷、大风天气减少出门,或者做好防护措施后出行。
另外,很重要的是注意局部的护理,坚持涂抹润唇膏,加强局部的保湿,逐渐就能缓解[5]。
2. 嘴唇红肿、瘙痒
这一般是唇炎的表现。
和皮炎、湿疹的原理类似,很多原因都可能引起唇炎,常见的原因就是局部接触了刺激或者过敏的物品。
不同唇炎的处置不一样,如果怀疑得了唇炎,要停用可疑的产品,然后就医评估。让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做针对性处理。
3. 口唇长疱
口唇疱疹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问题,容易反复发生。最常见的部位就是嘴唇及其周围,表现为成堆的小水疱。
口唇疱疹要及时看医生,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治疗方案,一般是选择口服的抗病毒药物,例如阿昔洛韦。
4. “烂嘴角”口角炎
烂嘴角对应的问题是口角炎,病因有细菌感染、真菌感染以及其他原因。
不管怎样,它们主要的表现都是口角发红、开裂和结痂,严重的时候张口还会出血,吃饭、说话都受到影响。
处理上要注意局部清洁,根据具体的病因选择适宜的药物。
总结一句话:如果遇到自己搞不定的问题,别大意,一定要及时看医生。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腾讯医典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养生保健参考作用,不能代替诊疗治病作用。如有身体不适,请根据自身情况到医疗机构诊治。
2024-08-05
2018-07-10
2022-02-19
2020-07-10
2021-11-13